剛退伍時大約25歲,那時,遇見郭台銘,當時的想法就是到科學園區找份好工作,當個工程師,薪資待遇應該就能養家活口,超長的工時,認真的工作,對我來說,這樣很帥,工作第一,沒太多想法。

 

在31歲左右,同事介紹了富爸爸給我認識,我才知道,我以前的人生根本是錯誤,如果早個10年認識富爸爸,人生也許就會不一樣,努力工作不見得是對的,工作越認真,職位升越高,薪資也跟著水漲船高,但失去的就是跟家人相聚的時間,這是金錢買不到的,當然啦,人生沒有錢也就什麼都不用談,他不是叫你不要努力工作,相反的,他要你努力為自己的事業工作,這樣才能真正得到財富自由。

 

32歲,為了達到財富自由,我找上了巴菲特,從什麼都不懂,到有一點點懂,不斷吸收知識、經驗,漸漸找到方法之後才發現,股票投資讓我有機會達成財富自由的目標。

 

今年38歲,目標是50歲達到財富自由,只能說真的非常不容易,尤其是當一個平凡的上班族來說,光靠一份收入,真的很難。

這是我非常推薦的理財入門書,出版已經超過15年了,對於想賺錢卻對理財沒麼概念的新手來看,以我自己本身的例子來說,想要有錢,成為有錢人,但觀念只侷限在於賺很多錢,並沒有什麼創造被動收入的概念,直到看到這本書,我才豁然開朗,原來理財的世界這麼寬廣,我自己的理財觀念這麼狹小,但書中內容沒提到明確的賺錢操作方法,主要還是以理財觀念的建立為主,對於已經在理財道路上走一段時間的老手來說,這本書的參考價值就不是那麼高了。

這可能也是剛好那時候的心境吧,適逢2008年金融海嘯,在工作上面又想要有一些突破,所以對於內容有非常強烈的感嘆~為什麼不早點看到阿~

先來分享一下當初看完富爸爸,窮爸爸一書之後的感想吧。

僅針對重點心得:(詳細請自己看書) 

1.收入-儲蓄=支出。

老實說,以前對於理財實在是沒什麼概念,我的觀念是收入-支出=儲蓄,沒花完的錢就存起來,但富爸爸卻教我們,收入-儲蓄=支出,特別強調儲蓄的重要性以及強迫儲蓄的必要,可見投資理財的根本還是存錢。

2.購買資產創造收入

買房子是資產嗎? 富爸爸認為是負債,因為買了房子後需要維護、繳稅....相關費用支出,所以把他歸納為負債而非資產,但當你把房子用來出租或買賣,它就是資產,也就是說,能幫你創造持續收入的物品才能當做資產。

3.當被動收入>主動收入才會得到財富自由

主動收入簡單區分就是工作薪資收入,被動收入就是非工作薪資收入(如房租...等),當你不需要花費時間或是僅需要花費較少時間就能賺取收入,而且當這些收入的金額會比你本業的工作收入還多時,就代表你可以不用再繼續工作,你可以退休了,已經達到財富自由的目標。 

4.財富象限(非富爸爸,窮爸爸書中提到的,但一樣是其他富爸爸書籍系列中提到,我覺得有必要跟大家分享)

 

我舉個簡單的例子說明: 

E:僱員 S:小型工作擁有者 B:大型工作擁有者 I:投資者 

假設我是雞排攤店員,我就是在E象限,我只有工作才能有收入,而且收入不見得好,或是我必須很努力的工作才能讓收入多一點。

如果我自己開雞排攤,我就提升到S象限,假設我經營的好,收入有可能會提高,但我仍然必須工作才有收入,如果我生病沒辦法去擺攤,我就沒了收入。

如果我建立系統,開放加盟,我只要把系統建構完善,就算我不工作,系統仍然會為我賺錢,加盟店會定期付我加盟費用(被動收入成立),我可以比較輕鬆賺錢,甚至不工作也會有收入。

假設我把金錢拿去投資其他更大的事業,有更優秀、更專業的人員幫我管理經營公司,我只要每年固定分享利潤即可,賺錢就更輕鬆了。

富爸爸教我們要站在象限的右邊(B、I象限),但並不是說B、I象限的人一定會賺大錢,這要靠個人本事,但至少它能讓你離財富自由更近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鋼摳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